一批美妝新勢力即將崛起。
據多家美妝上市公司發布的半年報,包括福瑞達旗下頤蓮、丸美生物旗下PL戀火、巨子生物旗下可麗金、上美股份旗下newpage一頁、若羽臣自有品牌綻家等在內的多個品牌,均有望在今年邁過10億營收門檻。
這些品牌橫跨護膚、彩妝、嬰童護理、個護家清等多個賽道,組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勢力矩陣”。
一直以來,10億營收被視為美妝品牌從培育期邁向成熟期的重要分水嶺。而今,上述品牌的集體突圍,已然形成了一股新勢力,為行業醞釀一場煥新之變——新一輪的品牌格局重構,即將開啟。
最快三年可破10億
于企業、于行業而言,上述品牌的集體突圍,至少有三層意義。
第一層:提速,最快三年即可突破10億。
上述品牌里,部分品牌是近年來誕生的,譬如一頁,于2022年5月才正式推出。2023年及2024年,一頁營收分別為1.53億元、3.76億元,同比漲幅分別高達498.0%、146.3%;今年上半年,其營收達到3.97億元,同比漲幅高達146.5%。按此推測,這一品牌今年或可穩步突破9億元,沖刺10億級。換言之,僅3年時間,一頁便有望邁入10億級。
同樣,誕生時間早、但于2021年才“正式發力”的戀火,近年來也呈快速上漲之勢,2023年及2024年漲幅分別達到125.14%及40.72%,2024年營收也已達到9.05億元,離10億級僅一步之遙。今年上半年,戀火增速達到23.87%,年內突破10億或已“板上釘釘”。
若羽臣旗下自有品牌綻家,同樣于2020年正式上線,近年來實現連年高速增長,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其增速分別達到90.09%及157.11%,年內或可穩步邁過10億門檻。
這三大品牌的發展路徑,均體現出一個道理:背靠大樹,是新品牌實現增長的最強加速度。
第二層:動能,眾多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
譬如可麗金,即將成為巨子生物旗下第二個突破10億的美妝品牌。2024年,巨子生物實現營收55.39億元,其中可復美營收45.4億元,為營收的主要支撐點。而今年上半年,可復美營收達到5億元,同比漲幅高達26.90%,即將邁過10億。近兩年,可麗金的增速均超20%,為巨子生物提供了增長支柱。
同樣如戀火,亦將成為丸美生物旗下第二個突破10億的美妝品牌。2024年,丸美生物實現營收29.7億元,其中丸美品牌已突破20億級,為貢獻最大的主力品牌。今年,戀火的進一步突破,將為丸美生物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福瑞達旗下主品牌頤蓮,近5年來都保持雙位數增長。今年上半年,其依然實現了23.78%的增長,成為福瑞達最強勢的增長線。
第三層:擴圈,不同賽道、不同品類依然有望孵化新10億品牌。
例如,上美股份目前營收主要靠護膚品牌韓束支撐,2025年上半年,上美股份營收41.08億元,韓束營收33.4億元。而一頁的突破,不僅讓上美有了新的增長動能,也再一次證明了上美在嬰童賽道的戰略遠見與孵化能力。
又如綻家的成功,為若羽臣這樣的頭部美妝TP商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2025年上半年,若羽臣自有品牌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45.75%,已接近一半。
近年來,美妝TP商均面臨轉型難題。比如某頭部美妝TP商,營收已連續4年同比下滑,年虧損額最高曾達到1.39億元;另一頭部美妝TP商,業績已連續兩年同比下滑。而它們,急需擺脫目前的業務模式,尋找新的增量。自有品牌的打造,或將是它們共同的出路之一。
在“舊模式”里找新增量
對于一個美妝品牌而言,產品力、營銷力、渠道力是永恒的考題。上述品牌,正是在這三方面不斷深耕,最終實現了品牌的突破與增長。
產品層面:大單品、新品,依然是增長引擎。
一頁等品牌就靠明星單品突圍。2025年上半年,一頁嬰童安心霜在天貓嬰童榜單多次位列第一,僅「618」期間賣出超33萬瓶;另外,夏季應季單品一頁叮叮舒緩噴霧「618」期間熱賣超過21萬瓶,一頁爽身露「618」期間熱賣超過18萬瓶,實現品牌銷量與口碑的雙增長。
又如,可麗金歷經2年打磨,升級大單品可麗金膠原大膜王至3.0版本,在核心成分、配方構建、包裝視覺等方面更進一步,在618大促中,膠原大膜王位列天貓涂抹面膜熱賣榜TOP4和京東滋養面膜熱賣榜TOP1,為可麗金提供了增長動能。
頤蓮、戀火、綻家通過新品策略持續開拓增量市場。例如,頤蓮積極推廣新品雙萃精華水,同步布局淡斑霜等功效新品,有效拓展了市場份額。
戀火于今年4月創新推出“海島限定系列”,成功實現底妝場景破圈,小紅書種草人群轉化率提升180%,抖音5A人群峰值突破7000萬,A3人群環比增長400%,進一步夯實底妝領域口碑優勢。
綻家,于今年1月推出四季繁花香氛洗衣液的奶檀甜香系列新品,首日銷量同比增長超5倍,于5月上新“地中海假日”系列香氛洗衣液,上市首月銷售即突破百萬。
營銷層面:明星代言、達人帶貨,是拉動增長的不二法門。
典型如,頤蓮官宣噴霧全球代言人張凌赫,舉辦頤蓮夏日噴霧節活動,噴霧品線銷售額4.82億元,增幅高達43%。
戀火,年初聯合彩妝垂類頭部KOL推出原創定制短劇《看不見的戀人》,總播放量近5000萬,拉新率達82%,帶動參演達人直播總GMV突破3000萬;3月重磅上市“蹭不掉粉底液4.0”并官宣首位品牌代言人李昊,傳遞“PL女孩每一面都值得被看見”品牌態度,官宣TVC傳播量達億級,品牌聲量激增636%。
此外,也有傳遞品牌理念的。可麗金品牌3.8特別企劃「我的「重組」身份」悅己沙龍分享會,邀請不同職業、身份的嘉賓代表分享,傳遞女性力量;端午節特別企劃「悅己能量場」活動,巧妙融合傳統養生文化與日夜養護哲學,傳遞品牌內外兼修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直播間,成為眾多品牌營銷的陣地之一。比如可麗金,上半年在抖音的曝光量達到10億;戀火和頤蓮在抖音的曝光量也分別超過6億、3億。頤蓮,今年6月直播場次共7092場,直播曝光量1325.0w,曝光量TOP3直播間均是“與輝同行”;戀火,今年6月直播場次共4097場,直播曝光量976.8w,曝光量TOP3直播間均是“賈乃亮直播間”。
渠道層面:線上發力分銷,線下尋找新興渠道。
與眾多美妝品牌一致,上述品牌重點渠道依然放在線上,例如,戀火僅僅「618」期間,線上GMV便突破3.5億。
目前,這些品牌在線上渠道的發力點集中在淘天和抖音兩大平臺。
在淘天平臺,這些品牌上半年基本都實現了高雙位數增長,一頁同比漲幅高達89.30%。這些品牌在淘天平臺的打法,呈現出以下共同點:
1.在淘天平臺,主要營收來自于官方旗艦店。以可麗金為例,其上半年在淘天平臺的GMV為1.48億元,來自旗艦店的GMV為1.37億元,占比高達93.17%。
2.大部分品牌,開始大力發展分銷渠道。譬如,頤蓮上半年在淘系平臺的GMV為2.99億元,貢獻前五的店鋪里,有一家名為“RELLET頤蓮專賣店”的店鋪,上半年貢獻營收393.12萬元,同比漲幅高達1698%。
天貓超市也是部分品牌增長的重要分銷渠道,例如,戀火上半年在天貓超市這一渠道的GMV達到140.48萬元,同比漲幅高達353.40%;頤蓮、一頁上半年在天貓超市的GMV漲幅同樣超過90%。
在抖音平臺,多個品牌排名上漲。今年上半年,可麗金在抖音美妝類目的排名上漲67位,排在第74名;一頁在抖音母嬰類目排名上漲51位,排在第42名;綻家在抖音個護家清類目上漲32位,排在第33名。
自播,也成為了不少品牌新的增長點。頤蓮打造官宣代言人日不落專場直播、上線快手AI數字人等,其自播渠道上半年同比增長28%。
雖然這些品牌的主力渠道在線上,但線下依然是它們的重要戰場。
目前,不少品牌通過入駐新渠道,尋找到新增量。戀火入駐三福百貨、樂沙兒等,在上半年迎來不錯的表現;頤蓮積極開拓永輝超市、名創優品、OTC等銷售通路;綻家深化與山姆的戰略合作,同步入駐永輝Bravo等優質渠道,持續提升線下觸達密度與品牌勢能。
“缺乏彈藥的初創品牌,
失去入場資格”
在上述品牌集體沖刺10億的背后,行業的競爭邏輯正在悄然改寫——入場券變得前所未有的昂貴。
新玩家面對的,不再是從0到1的草莽機遇,而是一場資源、資本與效率的全面戰爭。缺乏彈藥支持的初創品牌,幾乎已失去了站上牌桌的資格。
一方面,殘酷的數據揭示新銳品牌的發展現實:近三年,再難有新銳美妝品牌突破10億大關。如今領跑市場的新銳品牌,如HBN、溪木源、至本、優時顏等,誕生時間基本在2019年及之前。
更令人警醒的是,2016-2020年間成立的國貨美妝中,存活超過五年的不足12%。2023年,CR10頭部品牌市占率突破35%,新品牌數量同比驟降42%——那個憑一腔熱血就能闖出一片天的“新手村紅利”時代,正式落幕(詳見《國貨美妝“新手村紅利”消失》)。
與此同時,如《化妝品觀察》此前報道所述,到目前為止,初代美妝新銳品牌的勝利,都還只是局部能力的勝利(詳見《10個初代美妝新銳,憑什么穿越上個5年》)。新銳品牌進場,將變得愈發困難。
另一面,曾經憑借極致流量打法崛起的白牌嬌潤泉、溫博士等,如今已漸次退場,被傳統頭部品牌或轉型成功的新銳品牌替代(詳見《美妝白牌,命懸一線》)。
流量紅利見頂,效率內卷加劇,單純靠“快”已無法構筑真正的品牌壁壘。
不過,這絕不意味著機會之窗已關閉。相反,中國美妝市場正在進入規則重塑的深水區——機會藏匿于更精細的賽道、更差異化的定位、更全球化的視野之中。
例如,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1%的男士護膚賽道,跑出了如海洋至尊、左顏右色等10億級代表品牌;整體增速超過7%的洗護市場里,珀萊雅旗下OR近年來維持高增,今年上半年增速達到102.52%,于年內沖刺“8億陣營”;即便是在受生育率下滑沖擊的嬰童護膚市場,海龜爸爸仍早已突破10億,證明剛性需求依然可為。
出海,更是牽引頭部新銳品牌邁向新階段。比如花知曉,據公開消息,其國際化布局已邁入規模化階段,在超10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線下陳列或門店曝光,2024年海外營收突破1億元,占整體營收的10%。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我們將迎來一個“專業主義”至上、長期主義重歸王座的美妝新紀元。它不再相信閃電式的增長神話,而是青睞那些深耕產品、尊重用戶、具備跨市場運營能力的品牌。這不是紅利的消失,而是價值的回歸——中國美妝,正在從“制造爆款”走向“塑造品牌”。
當然,這場游戲沒有終局,只有不斷抬高的天花板與持續進化的參與者。誰能真正理解新時代的消費者,誰能穿越周期構筑可持續的競爭力,誰就能在下一個十年,寫下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