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華濃真的要回來了!
品觀APP近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露華濃將于今年6月開設天貓旗艦店,以線上渠道為突破口,加快對中國市場的布局。
時間倒撥回6年前。2013年最后一天,露華濃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正式宣告退出中國市場,引發無數粉絲的“懷念”。3年后,2016年9月,露華濃悄然以跨境購的形式回歸,通過運營商百德沃貿易(香港)有限公司,在天貓國際開出海外旗艦店——嚴格來說,這只能算半只腳踏回了中國。
如今,露華濃天貓旗艦店即將投入試運營,這一次,它能重新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嗎?
伊麗莎白·雅頓前高管上陣操盤
“定位不清”被認為是露華濃當初敗退中國的根源。
資料顯示,露華濃在美國市場是超市開價的大眾消費品,價格親民,進入中國時卻定位為中高端彩妝,入駐百貨。之后,其經營策略又轉向超市渠道,想上下通吃,結果,模糊的市場定位最終導致品牌“兩邊不討好”。

2016年回歸時,露華濃轉而押寶電商渠道,但從近三年的情況來看,整體表現并不太理想。其海外旗艦店的產品缺乏合理規劃,幾乎沒有新品,除了經典的粉底液和口紅外,大部分產品月銷只有幾百件、甚至幾十件,相關的宣傳推廣更是少見。

渠道建設不足,營銷乏力……如果深究會發現,問題的根源都與管理層運作不力密切相關。
據了解,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以來,露華濃在中國區的管理層不僅人事變動頻繁,而且核心人員多為外籍或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人士,對中國市場缺乏深入理解,這直接導致了,這個百年品牌雖然有消費者基礎,運營卻始終難以落地。
這一次,露華濃借天貓旗艦店重整旗鼓,仍然聚焦電商渠道,并選擇了伊麗莎白·雅頓(以下簡稱“雅頓”)的前高管來為品牌操盤。
這一安排或許能為露華濃注入一針強心劑。
資料顯示,2016年,伊麗莎白·雅頓被露華濃集團收購。完成收購后雙方管理層有過融合,比如當時伊麗莎白·雅頓前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cott Beattie就加入露華濃董事會成為非執行副主席。
事實上,雅頓與露華濃這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命運曾經非常相似,都面臨過運營策略調整、定位不清、缺乏宣傳、品牌老化等等一連串的問題。不過,雅頓在2017年,也即品牌被整體收購、完成中國區人事調整后,已經逐漸找回穩定增長。
而電商就是雅頓在中國市場起死回生的法寶。

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雅頓線上業務銷售占比已達到8成,是中國區的重心。露華濃集團近日財報也指出,2018年雅頓是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部門,主要歸功于電子商務、旅游零售和中國市場的增長。
可以看出,在電商渠道的運作上,雅頓的中國團隊已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而這些或許都會被復制到露華濃這次的回歸計劃中。
例如,雅頓從2017年開始對拳頭產品進行迭代、與天貓合作通過技術手段加快新品在消費者中的口碑效應、聘請新的中國區代言人、強化粉絲營銷、內容營銷等等,在產品規劃、品牌年輕化、市場營銷的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轉型變革,而這些,正是當前露華濃亟待改善的問題。
和露華濃過往的管理層相比,雅頓出身的操盤手或許能從根源上解決露華濃“定位不清”的沉疴。
聚焦電商渠道,挑戰重重
據品觀APP了解,露華濃此次重回中國市場仍以天貓為主陣地,且在短期內只聚焦電商渠道。
從“更輕”的線上突破,可能是露華濃現階段最好的選擇。一方面,有雅頓前高管操盤,天貓旗艦店的業績想必不會差,另一方面也規避了品牌在線下渠道根基不穩的短板。
但從長遠來看,如何布局線下、多層次渠道拓展,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仍是露華濃要面對的難題。

露華濃撤離線下這6年間,不論是百貨、購物中心,還是化妝品專營店、屈臣氏等等,實體渠道已經發生太多改變,耕耘已久的競品美寶蓮、巴黎歐萊雅,包括中國本土的大眾品牌,都需要精心應對。游離于中國市場的露華濃,對線下渠道只會更陌生。
遺憾的是,在這方面雅頓也沒有可借鑒的經驗。截至2017年年底,雅頓在中國僅有60家專柜,且布局的正是露華濃“折戟”的百貨渠道。

事實上,在2013年退出前,露華濃就一直希望加快中國區的盈利回報,在市場開拓、渠道擴張、宣傳營銷等方面,都沒有顯示出足夠的耐心。
而眼下,露華濃在這片市場的壓力比6年前更大。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集團虧損幅度大幅擴大,尤其是北美市場失利,其對海外市場的回報只會更加迫切。這次回歸,品牌是否有耐心耕耘中國市場還未可知。
財報認為,露華濃陷入困境的部分原因是北美大眾化妝品市場的下滑。但不僅是北美市場,在中國,這也是當前許多外資企業大眾化妝品部的痛點。露華濃在北美市場未解的難題,在今天的中國還是會遇到。
這意味著,品牌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摸索。

露華濃已經錯過了太多時機。過去數年,品牌官方在微博、微信、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營銷宣傳幾乎是一片空白,社交平臺正在改變中國的商業結構,露華濃的反應慢了太多。
幸運的是,在一些UGC內容分享社區,仍有不少“粉絲”在對露華濃進行自發宣傳。例如在小紅書,露華濃的老對手、近年在營銷上屢屢創新的美寶蓮有8萬多條筆記,而露華濃在品牌官方引導缺位的情況下,仍有3萬7千多條相關筆記。
可以說,過往依靠產品口碑積累的消費者基礎,是今天露華濃在中國最寶貴的品牌資產。露華濃能否利用好這份資產,仍是個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