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剛從日本出差回來,這次旅行,無論資生堂的美學展,到Munch:A Retrospective《吶喊》蒙克展;還是從大牌旗艦店,到潮流教母川久保玲追捧的雜貨店D&DEPARTMENT;從1946年草創的頂級建筑設計公司,到小眾的設計工作室;雖然沒有攻略,卻處處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此行有一個項目是和頂級建筑設計公司合作一個化妝品單品牌店設計,對方說,“我們有280名設計師,可以看每個人的案例來決定選誰”。最后,我選了一個建筑設計師和一個名珠寶設計師來一起合作。印象中,國內好像沒有這樣的服務模式,客戶可以選設計師。這樣的操作方式可以很好地把資源整合進來,用In House方式來提供設計服務。而我現在要做的,是整合全球創意資源,搭建一個On-Line創意供給平臺。
今年年初,資生堂位于銀座的旗艦店全新開張,大家都為之贊嘆,事實上,翻新改造這家店的佐藤大是位建筑設計師,并非化妝品設計師。其實,日本很多設計公司都在提供多元化的設計服務,每件作品都能體現設計師的造詣。



和D&DEPARTMENT的設計團隊談另外一個項目時,他們更在乎生活體驗方式,在這里,你可以買到用一輩子的設計,比如我選的臺歷,構思非常巧妙,特別有儀式感,關鍵是,真能用一輩子。

未來設計行業的新賽道——創意平臺
雖然我創業十年,但是最近兩年特別有危機感,不斷提醒自己要努力——下一個10年我還繼續做傳統的設計模式嗎?有沒有新的賽道?
通過舉辦了四屆的CTYPEAWARDS,我們陸續 集合了全球2000+頂尖的時尚創意資源,80+國際級創意大師等資源。我認為,未來誰擁有資源,誰就先擁有先機。
和國外的設計團隊接觸越多,越覺得設計無國界。
現在國內很多化妝品客戶都開始對接國際創意資源,COSONE去年開始已經在做國際創意供給和原創品牌孵化:CPB2017年圣誕限量禮盒,與Marc Rosen教授合作的香水品牌U ARE,與海藍之迷的藝術家Yellena合作歐詩漫五十周年禮盒,上海家化的2018臺歷插畫設計等等。
AI智能設計已經開始逐步取代設計師的業務,如果你還是固有的設計思維,肯定會被未來的創意設計業態所拋棄。其實,很多設計公司的管理層也是設計師,一直在幫別人設計,但是從沒有幫自己“設計”過:未來,個人+平臺是很好的合作模式。
早上看到朋友圈在刷屏“全球第一個家廣告公司JWT(1864年)即將告別歷史舞臺”的消息,隨著客戶需求的轉變和細分,我認為,未來創意平臺、創意熱店會更具有市場。
全球精選創意資源為你提供定制服務
2017年,馬云在世界智能大會上表示,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阻礙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這些已經逐步滲透進我們設計行業,我們通過設計邏輯進行數據匹配全球的跨界設計師。
設計師沒有絕對的邊界。像我們簽約的設計師,有的從創意策略、視覺設計、器型設計到動畫視頻、文策策劃一個人都可以搞定;做器型設計,連產品視頻都提交了,的確給了我們眼前一亮的震撼感。
現代化妝品企業想要找一個創意供應商,怎么來獲取?有幾個途徑:第一是翻以前合作過的公司,找幾家認為符合標準的比稿;第二是看到不錯的設計案例,直接找到相關的創意公司談合作;第三是通過朋友或者其他創意供應商介紹。想找國外的創意資源和大師級的設計師更難,溝通是個更大的成本,更希望有可靠的設計管理平臺一鍵下單,快速有效地對接落地。
如果將這個作業流程做成線上創意供給平臺——企業產生設計需求,在平臺上發布需求;平臺通過大數據計算從全球的創意供應商中快速精準匹配;企業根據篩選出的創意供應商案例及報價選定,支付全額款項到平臺托管;整個項目進度由平臺監控,企業確認設計后平臺再支付給供應商。而平臺根據創意供應商的信用度、項目完成情況以及客戶評價進行評級,級別越高說明越優質。

前后對比,這一整套平臺化的體系,成為了品牌方隱形的創意供應商云,甚至邀請國際大師成為你的創意腦團。不僅節省了前期溝通和尋求創意供應商的時間成本,平臺還幫助品牌方做相關的項目管理工作,項目進度一目了然。
對創意供應商而言,不再是被動接受訂單,只需要專注做好創意和設計。
在這個體系里,每一個個體可以專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并獲得的自己的回報。
深度利用設計思維推進企業價值的增長
Artefact設計總監Sheryl Cababa認為,在未來15年,近年大熱的首席設計官這個有名無實的職位將逐漸消失。
首席設計官消失與否,我覺得并不是關鍵,而是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帶著設計的思維去工作。
我入行十八年,對整個創意設計產業的發展都熟稔于心。我與同行和客戶私下交流,更關注他們對具體業務之外的需求和看法。客戶更在乎設計能不能提升銷量,光有外在好看,還是很難打動消費群,必須從產品策略、產品內核、視覺錘、公關營銷等多維度的完美呈現,才能和消費者溝通,形成購買力。
所以現在對設計的需求開始轉變:1.綜合能力強的創意公司和設計師是首選,不想一個case和幾個供應商去brief;2.希望尋求更多的國際大牌合作的設計師、藝術家、大師,因為他們已經是很好的背書,自帶流量,另外獨特的創意風格,肯定也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3.能獨立孵化原創新品牌或者創意概念的團隊,是企業迫切需要的合作的對象。
現在的商業設計必須符合三快:快記憶、快傳播、快銷量。
這也是我堅持今年要讓COSONE平臺上線的原因。因為大家對創意設計的需求不斷增加,用傳統的作業模式,企業耗費的時間和人力成本不斷累積,而一些年輕的、有想法的設計師很難被發現和挖掘。這種狀態應該有一些改變,企業需要輕資產化,需要優質的創意服務,Designer需要一個夠自由發揮的舞臺, 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
未來的設計師,應該是個人+平臺模式,我們會重點打造年薪百萬的設計師。
COSONE不僅僅是一個創意供給平臺,更是一個原創孵化平臺。讓設計師從被動的設計服務中解放出來,可以是一個產品雛形,也可以是完整的產品線和品牌概念,只要你的想法足夠具有創意,你的big idea就有可能被物化。

對企業而言,這比孵化一個全新品牌投入要少的多。對設計師而言,也許你能獲得品牌股權或者更多的收益。
試想一下,全球2000+頂尖的時尚創意資源,80+國際級創意大師為你定制服務,全方位解決你的創意需求,這將是為你定制的設計腦團和品牌孵化中心,讓你的產品創意提前兩年到大師級的論證!

深度利用設計思維推進企業價值的增長,企業將全部變成設計師集團,不能改變的企業將無法獲得成功。
以夢為馬,COSONE平臺其實是我2000年的畢業設計,18年后兌現還不晚。這個商業計劃我大概和122人探討過,包括資本、品牌、設計、其他平臺創始人等。雖然各方面原因這個版本還不那么完善。
12月8日,COSONE將正式上線發布!
我從來不相信什么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
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山本耀司
作者簡介:
馬萬山,領繹品牌推進機構(上海)創始人。原就職于新加坡WPP,致力于時尚品牌塑造和全方位的創意服務。
2014年聯合發起CTYPEAWARDS·亞太化妝品創意大獎,2015年組建COSONE·由國際大師驅動的共創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營銷創意和化妝品原創品牌孵化。
作為知名時尚創意機構,領繹服務過萊珀妮、海藍之謎、迪奧、三宅一生、上海家化、百雀羚、伽藍、珀萊雅、歐詩漫等60多個國內外知名化妝品品牌。
“山外山”往期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