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妝,正在告別黃金時代。
根據自然堂招股書中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過去6年,線下美妝丟失629億元。
6月,麥肯錫《The State of Fashion: Beauty》報告顯示:2019到2021年,中國美妝曾以13%的增速領跑全球。而跨過疫情的分水嶺之后,2021至2024年復合增速跌至-3%,短短四年,中國美妝市場縮水454億元。
更早之前,高盛的研究也曾指出:2021-2024年,中國高端美妝市場的復合增長率為-3%,四年間蒸發214億元。
在風向急轉、信心動搖的時刻,從品牌到渠道,從資本到從業者,“增長”成了一個越來越沉重的詞。
甚至在我們發出年會邀約時,也有創始人半開玩笑地說:“你們今年的主題真的要叫‘增長的答案’嗎?我現在連增長都不敢提了。”
確實,在這樣一個“增長不確定”的時代,談增長,本身就像是一種冒險。
但我們依然相信——
總有一些東西,能支撐一個行業穿越周期;
總有一些力量,能讓品牌在復雜時代依然生長。
這,正是今年品觀,要和所有同行者一起尋找的命題。
2025(第六屆)中國化妝品年會將于11月25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越秀萬豪酒店舉辦。因此,我們邀請了那些仍在增長邊界上探索的人,他們中——
有帶領品牌重回高位的企業家,有用科研為產品筑基的研發者,有重新定義內容敘事的品牌主理人,也有在資本寒冬中依然下注未來的投資人。
我們希望通過真實的對話,去找到他們身上的共性,發掘這個時代,最接近真相的那種“增長”。
以下,是我們本次年會的完整嘉賓介紹:
品觀 鄧敏:時代的觀察者
作為品觀董事長、CiE美妝創新展策展人,鄧敏始終站在產業浪潮的最前線。
她關注的不僅是品牌的起伏,更是行業結構的嬗變——當傳統增長模式褪色,新的增長邏輯是什么?這是她希望與整個行業共同回答的問題。
上美 呂義雄:從“喜歡”開始的增長
“因為喜歡”——上美股份創始人兼CEO呂義雄用最簡單的詞,講述了最難的堅持。
他讓“喜歡”成為企業文化,也讓“熱愛”成為增長的源動力。在他看來,增長從不是一場沖刺,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向著同一個信念奔跑。
2025,他帶領上美沖刺百億目標;2030,目標三百億。這不僅是數字的野心,更是信念的延展。
逸仙電商 黃錦峰:品牌重構的勇氣
從2016到2025,黃錦峰見證了中國新消費的高潮與起伏。
2022年,黃錦峰提出“新五年轉型計劃”,補齊研發短板,加大拓展護膚業務以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如今,他正在以更穩健、更深度的方式,重構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當流量紅利不再,真正的增長來自對用戶的長期理解。
上海家化 陳旻 :百年家化的新生曲
在寶潔、歐萊雅等美妝外資巨頭擔任高管的陳旻,2024年任職上海家化美妝事業部總經理,他帶著對百年品牌的深厚理解與現代市場的敏銳洞察,開始了“家化美妝品牌的再出發”。
在他看來,增長不是追逐新風口,而是讓老品牌煥發新的生命力。傳承與創新的平衡,是上海家化給出的增長答案。
百雀羚 李衡:國貨美妝的科技醫美新標桿
從承載國民記憶的草本科技護膚經典,到錨定生物醫藥前沿的醫療美容創新者,百雀羚在李衡的引領下,正以“核心科研+藥械證件+渠道變革+臨床應用+組織升級”生態破壁之力,為中國美妝行業開辟醫美賽道增長新藍海。
作為百雀羚生物醫藥的掌舵人,李衡以“核心科技賦能醫療美容”為戰略核心,推動品牌從傳統美妝向生物科技型醫美企業躍遷。在行業告別“性價比內卷”的當下,他帶領團隊深耕生物醫用修復材料及活性成分研發、皮膚微生態調控等前沿領域,將醫美治療及護理解決方案與國民品牌的信賴感深度融合,以一條科研驅動的醫美化進化路徑,重塑國貨美妝在高端醫美治療及護理領域的行業格局,為中國美妝的醫美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創新范本。
海洋至尊 程傳明:男士護膚的新樣本
夢爾達集團總裁、海洋至尊創始人程傳明,用“硬核科技”打開了男士護膚的新紀元。
自2020年創立海洋至尊品牌以來,他堅持專注男士護理賽道,推出涵蓋護膚、理容和輕彩的全線產品。從自研成分到「中國航母·皮膚應對特殊環境實驗室」,從控油科技的研發到代言合作,他讓增長不只是數字,更是科技、創意與堅持共同生長的結果。
紅之 樂樂團長王杰:內容生長的力量
紅之、TUCO創始人樂樂團長,以內容重塑品牌的溫度。
他身兼創作者、研究者與傳播者,這讓他能夠在“科學與感性”的交織中,探索美的另一種增長方式。2025年,紅之在潔面、卸妝、洗護品類多次霸榜,在最基礎、最卷的“清潔”賽道里找到了一套反脆弱的增長邏輯。
在樂樂團長看來,增長的答案,在于回歸消費本質,在一個看似簡單的賽道里,做難而正確的事。
知美集團華玉鋒:出海的力量
過去十年來,知美集團總裁、AB.LAB創始人華玉鋒博士帶領團隊將業務版圖從中國拓展至韓國、越南、日本、新加坡等多國,在全球美妝市場打下堅實陣地。從風靡全球的VT,到在韓國本土崛起的Mixsoon、Kalowel、Cellperi,再到首年即破兩億銷售額的新銳國貨AB.LAB——他的品牌們,正在不同市場各自生長。
在他看來,增長不是留在原地做大,而是走出去做深。出海,讓品牌看見更大的世界,也讓世界重新看見中國品牌。
浴見 李勵:從傳播到品牌的跨界生長
長達十年的傳播與品牌顧問生涯,讓李勵看盡品牌的成與敗。2015年,她創立「浴見」,從2020年至今,這個內容電商起家的品牌,完成了產品線擴展、價值體系重塑與組織搭建,在市場最艱難的幾年里,依然實現800%的高增長。
李勵常說:“越是看不清未來,越要回到品牌的初心。”或許,這就是浴見能穿越寒潮的答案。
英敏特 KinShen Chan:洞察的力量
增長的第一步,是看清未來。英敏特亞太美容個護洞察副總監KinShen Chan曾錦盛將帶來《the future of skincare》 護膚未來的主題分享,將全球趨勢帶入本土語境,用數據與洞察,為行業提供“思考的起點”。
偉博海泰 李和偉:“凍干閃釋”之父
偉博海泰創始人李和偉,用凍干閃釋技術在化妝品界掀起產業革命。37歲華麗轉身,他將制藥邏輯帶入護膚領域,獨創凍干面膜品類,打破化妝品創新由歐美主導的格局。
十余年來,他助力多個國貨品牌打造爆款,也推動國際巨頭實現顛覆式創新,誕生多款10億元級現象產品。從第一代到第五代凍干閃釋技術,他持續用科研抬高功效護膚天花板,詮釋了何謂增長的答案。
中通生化 朱洪:長期主義的拓荒者
30年,他只做一件事——讓中國功效護膚的制造走向世界。中通生化董事長朱洪,從祛痘賽道到功效護膚ODM,用技術積淀和長期主義,詮釋“隱形冠軍”的增長邏輯。他的答案,是堅守,是耐心,是科研的信仰。
Latop立道集團 楊春林:制造界的“造神王者”
在氣霧劑化妝品市場,有這么一位“造神王者”——Latop立道集團。
這家擁有20年氣霧劑研發與生產經驗的公司,年產能超過2億支,攜手眾多頭部品牌打造出多個10億級單品。Latop立道集團董事長楊春林帶領這家企業,用制造創新,讓增長在看不見的地方持續發生。
樂美達王玉玲:讓科研與護膚同頻生長
作為樂美達生物的皮膚科學研發科學家,王玉玲始終相信,真正打動人的產品,首先源于對皮膚的尊重與理解。
在她的帶領下,樂美達依托自主研發的原料技術,為品牌量身定制專屬配方——既追求功效的精準,也注重體驗的溫度。這份對細節的執著與對用戶的共情,讓樂美達成為眾多品牌背后最可靠的伙伴,也讓科研成為國貨護膚持續增長的底色。
圓桌論壇:逆勢中的增長答案
主持人:寒笑(美妝內行人主編)
對話嘉賓:張志堅(順為資本合伙人)、聶小塔Nikita( C咖聯合創始人)、曾柳嫻(獨特艾琳聯合創始人)、張月(蒂洛薇創始人)、孫乙丹(阿芙精油CEO)
在整個行業普遍放緩的2025年,這些品牌依然在逆風生長。
蒂洛薇,用“高感設計+高性價比”打入年輕市場;獨特艾琳,以“香氛場景創新”重新定義生活方式;C咖,通過“基礎品類規模化+功效品類高端化”雙引擎戰略實現增長;阿芙精油在“聲量+銷量+體驗”三條線同時發力;資本方順為,也在用冷靜的投資邏輯,尋找那些“在風口之外仍能起飛”的公司。
他們的增長,不是僥幸,而是一種穿越周期的能力。他們代表著當下中國美妝品牌最鮮活的生命力——在行業的寒潮中,依然能生長出春天。
當增長不再確定,我們還能相信什么?也許增長不只是數字的攀升,而是一種信念的延續。
在時代的裂縫中生長,在不確定里前行。最終,我們會找到中國美妝的“增長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