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妝行業發生了這些值得關注的事情
? 強生滑石粉案再創69億天價賠償
? 珀萊雅前CMO葉偉創立品牌開售
? 露華濃任命伊麗莎白·雅頓新帥
? LG生活健康換帥,歐萊雅前高管上任
? 又一明星彩妝品牌關停
? 歐萊雅注資的原料商,又獲數千萬投資
? 自然堂赴港IPO
? 上海新政:新原料注冊最高獎勵200萬元
品牌
強生滑石粉訴訟再創69億天價賠償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洛杉磯縣一法院裁定,強生公司需向一名因間皮瘤去世的女性家屬賠償9.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9億元),創下強生公司“滑石粉訴訟”史上單一原告所獲賠償金額最高記錄。
該案原告美國加州居民Mae Moore于2021年因患罕見癌癥間皮瘤去世,享年88歲。家屬指控強生嬰兒爽身粉含滑石粉,是致病原因,法院認定癌癥與強生滑石粉產品存在關聯,強生需承擔相應責任。對此,強生公司表示將提出上訴,稱判決荒謬且不合法,并指責原告律師使用偽科學證據。

強生目前在全球面臨超過6.7萬起滑石粉相關訴訟,已支付超30億美元和解金。為應對訴訟壓力,曾嘗試多種法律策略,包括通過將消費者健康業務拆分為科赴公司獨立上市、三次申請子公司Red River Talc破產等。
盡管強生已于2023年宣布在全球停售含滑石粉嬰兒爽身粉,并計劃在25年內支付89億美元賠款,但始終未承認產品致癌。公司一再強調其產品“安全、不含石棉,也不會導致癌癥”。
在這場持續多年的訴訟拉鋸戰中,天價賠償或許僅是強生需要面對的法律代價之一。如何在公眾信任與產品安全之間重建橋梁,仍是這家日化巨頭乃至整個行業亟待解決的命題。
珀萊雅前CMO葉偉創立品牌開售
10月10日,由珀萊雅前CMO葉偉創立的香氛生活方式品牌Black Aura白夜氣物正式上市。首批產品涵蓋身體油、沐浴油與香氛皂等,定價區間為59元至259元。
該品牌定位“功能主義香氛生活品牌”,主打將香氛融入日常生活場景,其命名“白夜”象征晝夜交替的詩意概念,“氣物”則指向承載氣味的功能性物品,核心理念是"放大生活本身,讓氣味成為生活的分身"。

Black Aura白夜氣物選擇以油類產品切入市場,背后是身體護理品類高端化與情緒價值需求的雙重趨勢。葉偉作為珀萊雅前CMO,其團隊在品牌塑造與產品開發方面具備成熟經驗,這為白夜氣物在初入市場時提供了差異化基礎。
然而,在香氛與功能護理融合的賽道上,競爭正日趨激烈,新品牌能否迅速建立認知、持續打造爆款,仍需時間與市場的雙重檢驗。
露華濃任命伊麗莎白·雅頓新帥
據WWD報道,露華濃于近期任命Amber Garrison擔任公司全球香水組合及伊麗莎白·雅頓品牌的總裁,任命于10月1日生效。
Amber Garrison原為雅詩蘭黛公司旗下品牌Origins的全球品牌總裁,主導創新與數字化轉型。這是露華濃自去年底以來的第三起重大人事變動。此次任命,或是露華濃尋求新增長點的關鍵一步。
露華濃,這家創立于1932年的美妝巨頭,曾在全球市場風光無限,也曾多次陷入破產風波,自2022年破產重組后,業績逐步趨穩,近五年營收保持在20億美元左右。
作為美妝行業的百年傳奇,露華濃與伊麗莎白·雅頓,都面臨著品牌老化、定位模糊、市場反應遲緩等結構性挑戰。

在被露華濃收購前,伊麗莎白·雅頓2015財年凈虧損超2億美元。2016年被收購后,逐步回歸增長軌道,2018年成為露華濃唯一實現增長的部門。這一擁有115年歷史的品牌,正成為露華濃業績復蘇的重要支撐。
在美妝行業快速迭代的當下,每一次人事更迭與賽道調整,都可能成為百年品牌重煥生機的關鍵一步。(相關閱讀《140億美妝巨頭有了新變動!》)
LG生活健康換帥,歐萊雅前高管上任
9月29日,LG生活健康集團在董事會上宣布重大人事變動:執掌集團不足三年的首位女性CEO李正愛卸任,由歐萊雅前高管李善珠(音譯,???)接任,任命于10月1日正式生效。
李善珠深耕美妝行業逾30年,其2002年入職歐萊雅韓國,負責集團傳播事務,曾擔任科顏氏國際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助力科顏氏成為歐萊雅奢侈品部門第二大中高端品牌。2018年,李善珠離開歐萊雅集團,先后就職于美迪惠爾母公司L&P化妝品美國分部、聯合利華子公司Carver Korea等。

此次換帥背后,是LG生活健康持續承壓的業績現實。2025年上半年,集團總營收同比下滑5.3%,凈利潤暴跌35.5%。有分析師表示,LG生活健康正急需引入外部人士來扭轉局面。
面對美妝市場競爭白熱化的挑戰,李善珠的上任被視為LG生活健康尋求破局的關鍵一步。她能否憑借其全球化視野與品牌運營經驗,帶領這家老牌韓妝企業重拾增長動力,將成為關注焦點。
又一明星彩妝品牌關停
近日,好萊塢女星Drew Barrymore與品牌孵化機構Maesa聯合創立的大眾彩妝品牌Flower Beauty宣布關停,品牌孵化機構Maesa也宣布將完全退出彩妝品類。
Flower Beauty運營至今已有13年,巔峰時期年銷售額破5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6億元)。曾于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后因營銷策略未能持續跟進,逐步退出中國市場,其小紅書賬號也于2019年12月停更。

該品牌的關停并非孤例。不久前,金·卡戴珊自創美妝品牌SKKN BY KIM宣布停運,英國超模Kate Moss創立的高端護膚品牌Cosmoss也進入清算程序。
明星光環難以持續轉化為品牌的長期價值,單純依靠名人效應不足以支撐品牌發展。產品力、技術研發與系統化運營才是決定品牌存亡的核心要素。唯有回歸商業本質、建立可持續競爭壁壘的名人品牌,才有機會繼續留在牌桌上。
資本
歐萊雅注資的原料商,又獲數千萬投資
近日,浙江未名拾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 “未名拾光”)獲得由華泰金斯瑞、海邦投資共同投資的數千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深化AI技術平臺建設、拓展生物材料多元應用場景,及加速業務全球化布局。

成立僅4年多,未名拾光已完成6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歐萊雅集團、中信資本、弘毅資本、真格基金等。
在美妝原料領域,未名拾光錨定植物愈傷組織原料與膠原蛋白兩個熱門賽道。目前其擁有國內最大植物愈傷組織生產工廠,客戶覆蓋歐萊雅、寶潔、珀萊雅、上海家化、華熙生物等國內外知名品牌。
未名拾光以“三步走”戰略為軸心,全面布局消費醫療領域:從護膚原料起步,建立基礎業務;繼而切入高壁壘醫美賽道;最終拓展至功能性食品原料,目標是成為全球生物活性材料核心供應商。
未來,隨著AI技術的持續迭代、全球化業務的落地,以及消費醫療生態的完善,這家以“技術創新”為基因的企業,或將繼續深挖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更多價值。(相關閱讀《歐萊雅注資的原料商,又獲數千萬投資》)
IPO
自然堂赴港IPO
9月29日,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開啟港股IPO之路。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4年零售額計,自然堂是中國第三大國貨化妝品集團。招股書顯示,2024年,自然堂實現營業收入46.01億元,經調整凈利潤1.86億元,經調整凈利率8.1%。
2025年,其全年營收有望突破50億元大關,美妝行業50億級俱樂部又將迎來新成員。
自然堂成立于2001年,旗下品牌矩陣覆蓋“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及“己出”5個主要品牌。其中護膚品類是驅動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

2025年以來,美妝企業上市進程明顯提速。谷雨啟動A股輔導,林清軒、珀萊雅先后遞表港交所,自然堂此次加入戰局,進一步推高美妝行業資本化熱度。若成功登陸港交所,自然堂有望借助國際資本加速產能擴張與海外布局,進一步鞏固在美妝市場的競爭壁壘。(相關閱讀《中國第三大化妝品集團沖刺港股上市!》)
監管
上海新政:新原料注冊最高獎勵200萬元
日前,上海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鼓勵技術創新、升級服務體系、優化發展生態、完善產業布局”四大核心方向推出11項具體舉措,推動上海美妝產業向特色化、高端化、功能化升級,聚焦打造“上海制造”新品牌。
其中,“真金白銀”的資金扶持政策最受行業關注,以新原料扶持為例,政策規定,對成功納入《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的注冊新原料、備案新原料,分別每項給予最高200萬元、最高50萬元扶持。單個企業每年扶持總金額不超過200萬元。

此外,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品牌建設等方面,新政策也設置了明確的量化支持標準。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持續推進化妝品產業鼓勵政策的落地與更新,化妝品行業政策的持續出臺已成為明確趨勢。隨著從國家到地方層面“政策通道”的不斷鋪就,中國化妝品產業正駛向更規范、更可持續的航道。(相關閱讀《最高200萬元!又一大力度化妝品扶持新政來了》)
注:文中圖片來自品牌官方微博、品牌官網、攝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