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奇致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致激光”)發布《關于撤回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申請材料的議案》。
根據公告,奇致激光獨立董事已對相關議案發表了同意的獨立意見,該議案尚需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奇致激光主要從事激光及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的研發、生產、代理及銷售。在公開報道中,“光子嫩膚”正是由奇致激光創始人彭國紅引入并命名。2002年,彭國紅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光子嫩膚設備。截至目前,奇致激光已實現在多個領域領跑。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1月3日,奇致激光發布公告表示,彭國紅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
《化妝品觀察》了解到,不止奇致激光,剛剛過去的2024年,已有多個美妝相關企業主動終止IPO,包括創爾生物、湃肽生物、格林生物、涅生科技、軒凱生物、知原藥業等。
故事,要從上世紀末展開。
1994年,第一臺面向市場的強脈沖光系統在美國問世并被首次應用到醫療領域,于1999年首次被引入中國市場。
這一時期,彭國紅所任職的集團開始接觸這一領域,她也參與其中。“一次偶然赴美學習,彭國紅看中了一款名叫‘光子返老還童’的激光美容儀器。她被其提亮膚色、消除皺紋、改善毛孔等功效吸引,決定將這種技術國產化,還創造了一個本土名字——光子嫩膚。”在投資界旗下公眾號《天天IPO》的文章里,對彭國紅有這么一段描述。
自此,彭國紅在這一領域扎了根。2001年,奇致激光成立;2002年,彭國紅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光子嫩膚設備。
深耕二十余年,截至2024年上半年,奇致激光持有23項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其中自產產品17項、進口產品6項,擁有125項專利(其中美國專利1項)。

由于醫療器械產品注冊通常需要3至5年時間,優先取得產品注冊證的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而奇致激光,正是搶占了這樣的先機。
在奇致激光的招股書中,“首”字出現了多次:
1.自主研發推出國內第一臺強脈沖光治療儀;
2.自成立起即開始在強脈沖光技術領域的研發,并制定了國內首個強脈沖光(光子治療儀)產品技術標準;
3.是國內首家激光及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掛牌公司。
上述定義,直觀反映出了奇致激光的市場地位。目前,奇致激光產品涉及強脈沖光、紫外準分子光、固體激光、半導體激光、氣體激光、LED光等多種技術,臨床應用已覆蓋皮膚科、泌尿外科及眼科治療等多個領域,產品種類豐富且臨床應用較廣,例如,其設備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國內知名三甲醫院,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
年營收奔向3億
領先的市場地位,讓奇致激光獲得了多輪投資。
企查查顯示,2014年,奇致激光獲得來自楚商資本、西江創投的首輪投資;2015年,順利掛牌新三板。這一年起至2017年,奇致激光又先后獲得兩輪戰略投資和兩輪定向增發。
而讓奇致激光“出圈”的,是來自新氧的收購。2021年,被外界評價為“國內最大的垂直類醫美平臺”的新氧,以7.9億元的價格買下奇致激光約85%的股份。
在資本的助力下,奇致激光近年來的業績表現極為穩定。
2021年至2023年,其營收從2.40億元漲至2.69億元,漲幅并不高;不過,這期間,其歸屬凈利潤從3357萬元漲至5424萬元,每年漲幅均為雙位數,2023年漲幅更是達到34.85%。
2024年上半年,其營收達1.46億元,同比增長4.03%;歸屬凈利潤為2741萬元,同比增長3.82%。

截自奇致激光公告
具體到醫美領域。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9月,奇致激光的醫療設備銷售給醫美類終端客戶的收入分別為5426.90萬元、8394.37萬元、8551.79萬元及7780.54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20%、34.91%、34.89%及39.49%。按此增速推測,這一項收入即將破億。
國貨能否突圍?
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面世以來,激光技術開始應用于醫學領域。經過60余年的發展,激光類醫美所占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大。
根據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發布的市場研究報告,2026年全球激光醫療市場規模將增長至93.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9.56億元),2022~2026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7%。
同時,根據《2022年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我國激光和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市場參與主體數以百計,市場參與主體按綜合競爭力可分為兩大梯隊。

其中,第一梯隊以外資企業和國內少數優勢企業為主,其產品占據我國激光和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行業的絕大部分中高端市場,包括各級醫療機構。該類企業涉足激光醫療設備行業較早,技術成熟、穩定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目前,活躍在國內市場的主流激光醫療設備廠商有以色列飛頓、奇致激光、科醫人和賽諾秀、歐洲之星、賽諾龍、半島醫療、深圳吉斯迪、吉林科英等。
第二梯隊以國內若干小型制造企業為代表,這類企業普遍起步較晚,技術積累較少,受制于醫療器械行業本身的高門檻,其產品很難進入被外資和本土優勢企業包圍的醫院等中高端市場。
“隨著本土優勢企業研發技術的不斷突破,部分產品品質與國外產品的差距正逐漸縮小。”奇致激光在招股書中提及,本土激光及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優勢,進口替代趨勢愈加明顯。
以奇致激光為例,其不僅推出首臺國產強脈沖光技術產品,而且經過多年對強脈沖光技術不斷迭代更新,于2019年成功研發并推出NBL-I型強脈沖光治療儀,該產品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目前,其不少產品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實現了進口產品的國產化替代。
不過,奇致激光也提到,其所處行業為技術密集型行業,激光和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開發涉及光學、聲學、電子學等大量前沿科學,科技含量高,技術發展快,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如果公司不能緊跟技術方向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未能商業化新產品和應用,或核心技術人員流失導致技術外泄,公司有可能面臨技術過時、客戶流失的風險,將會對公司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