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榮印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中榮股份”)發布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收購茉織華印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茉織華”)70%股份,對應股份3500萬股,雙方已于近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

截自集團公告
中榮股份和茉織華,均在美妝日化領域具備一定影響力,前者服務的客戶包括寶潔、歐萊雅、百雀羚等國內外品牌;后者服務的品牌除了歐萊雅外,還有百雀羚、完美日記等國產品牌。
據悉,本次收購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收購茉織華34.75%股份,第二次收購茉織華35.25%股份。經協商,兩次股份轉讓價款為1.92億元。
這也是今年以來,國內美妝包材領域最大的一起收購案。
近兩億
寶潔/歐萊雅包材商劍指華東
中榮股份的日化板塊業務曾一度突破10億。
據中榮股份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其日化版塊業務營收分別為10.14億、10.81億以及12.08億,營收占比分別為49.74%、50.37%、48.29%,主要涉及化妝品、口腔護理、個人及家庭護理用品等細分領域,化妝品領域客戶包括寶潔、歐萊雅、百雀羚等國內外品牌。
其中,寶潔與中榮股份保持15年以上的合作關系。在2019年到2021年間,寶潔均為集團第一大合作客戶,為集團貢獻兩成以上營收。

截自中榮股份招股書
作為被收購方的茉織華,經營范圍包括包裝裝潢、其他印刷品印刷等。據《印刷企業家》報道,茉織華業務領域也涉及日化、食品、藥品類彩盒包裝,服務客戶包括歐萊雅、完美日記、百雀羚等企業,產品定位與中榮股份相似,甚至有部分客戶重合。同時,茉織華還購置購置了博斯特、海德堡等先進生產及試驗設備80余臺,擁有研發、生產、管理人員共計350余人,軟硬件實力在江浙滬地區高端彩印包裝行業中名列前茅。
此次收購,中榮股份劍指華東市場。
公告提及,收購完成后,將進一步擴大中榮股份現有產品的產能規模,更高效地響應華東區域市場需求,對提高市場份額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與盈利能力有著積極作用。中榮股份在其官方公眾號也提到,此次合作將使得中榮股份在華東擁有兩大基地,江蘇昆山和浙江平湖,大大加強集團在華東區域的競爭力。
中榮股份看中的華東區域,是化妝品產業聚焦的重地。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從事化妝品包裝相關的企業有1187家,其中27家于2023年新注冊。從區域分布來看,主要聚集在以江浙滬為代表的華東地區和以廣東省為核心的華南地區。

中榮股份在2023年年報中提到,為了響應全球化布局趨勢和配合JIT(準時制)生產模式,目前集團已在中山、天津、昆山、沈陽、武漢、成都建立六個主要生產基地,覆蓋華南、華北、華東、東北、華中、西南等區域,形成就近采購、就近生產、就近交貨的能力。作為一家華南企業,完成此次收購后,必將助力中榮股份進一步拓展華東市場的業務。
毛利率困境下的積極自救
2022年10月,中榮股份上市深交所。上市后的中榮股份,業績上也開始承壓。
財報顯示,2023年集團營業收入為25.93億元,同比增長4.82%;凈利潤為2.04億元,同比下滑4.4%。今年一季度,中榮股份營收為5.48億元,同比減少3.39%;凈利潤為0.41億元,同比減少18.73%。
在毛利率表現上,中榮股份呈下滑趨勢——從2019年的25.37%逐漸下滑至2023年的20.88%。雖然在2022年有過短暫回暖,但在2023年又再次跌落。中榮股份提到,由于去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禁止廢紙等政策的推進,紙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造成生產成本提高,導致毛利率下降。
在競爭加劇、原材料上漲的當下,中榮股份開始通過收購以及拓展新業務來提高集團的整體競爭力。
除了此次收購外,中榮股份在2023年還進行了三筆收購。第一筆是以4888.75萬元收購沈陽中榮10%的股權,從而將其變為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第二筆是通過子公司收購天津長榮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股權,從而將對后者的持股提升到90%,并將其更名為天津中榮綠色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第三筆是通過子公司以0元對價收購武漢中榮40%的股權,從而實現對后者的100%控股。
與此同時,中榮股份還通過獨立事業部運營機制完成對物聯網、電子煙等新興消費電子領域;借助成都和天津的產能布局,中榮股份也在拓展煙草制品和酒類行業,未來也將開拓醫美、趣玩、國潮等快速發展的新興領域。據悉,中榮股份已于2023年建成越南生產基地,并于今年5月投產。
行業承壓
美妝包材商各尋出路
《化妝品觀察》曾于去年做過調研,發現美妝包材商逐漸進入舉步維艱的境遇,部分企業的開工率不足30%(詳見《開工率不足30%,包材商渡劫》)。
今年開年,杭州余杭區人民法院宣告一撕得包裝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破產,而其關聯的母公司北京一撕得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也深陷訴訟泥淖,并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巔峰時期,一撕得僅憑一款拉鏈紙箱便在一年內賣出6億元,服務品牌包括赫蓮娜、YSL、花西子等。
美妝包材上市企業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據錦盛新材財報,2023年,集團營收2.6億元,同比增長7.04%;凈虧損為0.24億元,虧損同比擴大6.07%。這是錦盛新材連續虧損的第二個年度,凈利潤持續下降的第四個年度。
同樣,面對增收不增利處境的還有翔港科技,其去年營收為6.94億元,同比增長4.68%;凈利潤為770萬,同比下滑43.75%。去年,上海艾錄、嘉亨家化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呈現負增長。

圖源攝圖網
在此背景下,各大包材商紛紛各顯神通,積極自救。
東莞銘豐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表示,兼并、收購、拓展多元化業務范圍,將會是行業演進方向。
包括柏星龍在內的包材企業,以創意設計為核心打造增長曲線。財報顯示,去年柏星龍創意包裝產品(含文創產品及內包裝)實現營業收入4.99億元,同比增長10.40%,其中境外業務增長了51.01%。
再如,翔港科技在包材業務外,還通過旗下子公司開展化妝品配方設計、包裝開發、營銷服務等業務。另外,上海艾錄也在探索橫向與公司主營業務具有協同性的新業務矩陣。
在國內外禁塑、限塑、碳中和等背景下,各大企業也紛紛跟進政策,依托技術創新實施綠色環保戰略,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如柏星龍將環保紙塑新材料運用到酒類產品包裝中,同時積極響應低碳環保、循環經濟、“以竹代塑”的行業趨勢。
市場雖然殘酷,但前景仍是美好的。據美業顏究院數據,全球化妝品包裝市場規模持續擴張,2025年有望達到6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19億元)。其中,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占比最大,活力最強。
奔向4400億元的美妝包材市場,或在醞釀新一輪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