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剛過完43歲生日,張玲就覺得自己老了,而她界定“年輕”和“老”的標準在于:以往的她總有一股沖勁兒,總想著要把自己那間120㎡的化妝品店開到兩家、三家,但現在,張玲沒這個勁兒了。
“以往的錢多好賺啊,現在時代不同了,想再往前進一步都很難,我有時候挺迷茫的,覺得自己走到了一道坎上?!睆埩嵴f。
契機:鄉鎮上唯一一家化妝品店
張玲的化妝品店開在一個鄉鎮上,這幾年,年輕人都往外跑,留在鄉鎮上的也就兩千人左右,還多半都是些老人、小孩。
17年前張玲剛來這個鄉鎮上時,四處都能看見年輕的面孔,當時她覺得這座鄉鎮既新鮮又年輕,跟她想要創業的野心一樣,生機勃勃。
“那會兒條件落后,年輕人也都戀家。哪像現在,互聯網發展那么快,交通出行方便,年輕人一旦跑出去,都不愿意回來了?!睆埩嵊行└锌?。
但,也正是因為當初的“落后”,才成全了張玲的創業夢。
張玲清楚記得,當時鄉鎮上的人買生活日用品,還得挑個沒有農活的時間,專程去七八公里以外的縣城,一次性把這個月要用的東西備齊,再大包小包地扛回來,這一來一去,就得耗上一天時間。
目睹了鄉鎮上近乎閉塞的生活之后,張玲放棄縣城里父母安排的工作,跑到鄉鎮上開了一家日用品店,從洗面奶、洗衣粉,到小學生要用的作業本,什么都賣。
她的店的確給鄉親們帶來了便利,一來二去,很多人都成為熟客,買東西時,直接探頭進來問一聲自己要的東西有沒有。
一開始,詢問日用百貨的顧客居多;漸漸的,也有前來詢問護膚品或者彩妝的顧客,尤其是一些電視廣告打得很響亮的國產化妝品品牌,隔三岔五就有人來問。
當時也沒有別的娛樂活動,白天大家干完活,晚上回家就看電視。用張玲的話說,那是一個連電視廣告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的年代,化妝品廣告播得多了,對人的觀念影響也大,很快,大家也都想用上化妝品了。
2006年,就在又有顧客因為張玲店里沒有化妝品,掉頭就走以后,張玲看著店里雜七雜八的陳列和亂糟糟的百貨,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這家店的主要客群就是鄉鎮上的鄉親們,現在大家都不來買東西了,那還怎么開得下去?
張玲立刻著手對店鋪進行改造:將老土的門頭換成新的,引進成套的化妝品,改變店內陳列。經過一系列調整,這家店成了鄉鎮上唯一的一家化妝品店。
考慮到鄉親們的消費能力,張玲把單品價格控制在100~200元,護膚套盒的價格控制在300~500元。
起初,店內的人均客單價在100元左右,購買的產品也集中在潔面、護膚等基礎領域。幾年以后,鄉鎮上的經濟條件普遍比以前好了,客單價也有了提升。
張玲開始覺得,自己的店算是步入正軌了。
危機:連親戚都跑去做微商了
張玲的生意真正遭受到沖擊,是在2014年。
彼時,在遠離這個鄉鎮之外的地方,時代早已發生巨變。互聯網發展迅猛,在互聯網的依托下,阿里巴巴以不可思議的成長速度,刮來了電商龍卷風,淘寶穩坐中國電商的頭把交易,并以最高效、最便捷、最社交的購買方式,改變了零售市場渠道為王的傳統格局。
緊隨淘寶之后的,是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聚美優品、樂蜂網等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發展,一茬一茬收割線上紅利。
從鄉鎮里走出去的年輕人感受到了這種巨變,連張玲的女兒都習慣了在電商平臺上買化妝品,對于張玲的化妝品店頗有些不看好的意味。
“我女兒經常說,我思維方式跟不上他們年輕人,化妝品店賣貨的方式也跟不上外面??晌腋陕镆纤麄兡??我賣貨的對象就是鄉鎮上這些人,我的店能滿足這個鄉鎮就行了,至于外面怎么變,跟我關系不大?!睆埩嵊凶约旱膱猿?。
然而一夜之間,來店里買東西的人忽然就少了,從早上守店到晚上,進店的顧客沒幾個。
張玲百思不得其解,找人打聽過后,才知道大家都通過微商買東西了。微商那里什么都能買到,化妝品、衣服、鍋碗瓢盆……低廉的產品價格,加上快速的傳播效應。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很多人不僅向微商買東西,也開始加入微商大軍賣東西,這其中也包括她的親戚朋友。
張玲沒有慌,她在鄉鎮上開了12年的店,對鄉鎮遠比“喜歡玩虛的那些電商、微商”要更了解。
于是,張玲開始了新一輪“折騰”,她決定把店里的體驗給做起來。她在一樓重新開辟出一塊體驗區,放上三把躺椅,引進小型美容護膚儀器,又引進一些體驗護膚套盒。隨后,張玲請來縣城的美容老師,對店里的員工做培訓。與此同時,張玲也在微信會員群里做起了免費體驗的預熱宣傳。
張玲把正式宣傳的日子放在了鄉鎮趕集的那天——27日。每個月的這一天,都是鄉鎮人流量最集中、最適合做營銷的“黃道吉日”。
27日一大早,店門口就掛上了醒目的“進店免費做護膚體驗”橫幅,店里的年輕員工在門口位置,向聚集上來的鄉親們演示給肌膚做檢查的流程。
張玲說,在這樣大陣仗的宣傳下,重新被拉回店里的顧客,在享受完免費體驗流程,又看到店里化妝品的高折扣價格,往往都不會空手而歸。
靠著體驗服務和促銷拉動銷售的辦法,張玲的店又開始門庭若市,體驗區的三把躺椅每天都沒空出來過,往往是早上一進店就開始忙活,等到送走最后一個顧客,才發現外面天早就黑了。
深知客流量很重要的張玲,對客情也十分看重,鄉鎮上交通不便,做的是熟人生意,靠的是口碑相傳,客情往來中,賒賬是少不了的一環,往往來店里消費超過一定次數的顧客,張玲都會允許對方進行約定期限內的賒賬。
張玲說,今天她讓顧客賒一筆賬,以后人家念著她的好,也會給她帶來一個新顧客,人情有往有來,大家相互受益。
“我只要服務好來我店里買東西的這些顧客就行了,不同的店有不同的消費目標人群,我這個店的目標人群就是鄉鎮上的這些鄉親們。服務好他們,我這個店就能一直開下去?!睆埩峥恐@個想法,有驚無險地度過了微商的沖擊。
迷茫:十年是道坎,店沒變,人變了
經過17年的經營,張玲的店已經是鄉鎮上規模最大的化妝品店,口碑有了,生意穩了,可張玲卻覺得越來越迷茫。
張玲說,其實后來鄉鎮上也有一些新的化妝品店開業,但都沒撐過幾年,三三兩兩就倒閉了。
究其原因,張玲覺得是時代不同了,“我剛來那會兒,錢多好賺啊,現在,難。”
難在哪兒呢?盡管張玲不愿意去想,可她不得不承認,她傾盡了17年去服務的這些鄉親們,和她一樣,都老了。
鄉鎮上的年輕人一年比一年少,曾經光顧她店里的那批人,不少已進入不惑之年,而張玲自己,今年也已經43歲了。
鄉鎮消費群體老齡化令她的化妝品店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上——沒有新顧客進店。
店還是那個店,而周遭的消費生態環境,仿佛一夜之間回到了十年前。
外面進口品的風潮吹得紅紅火火,卻始終吹不進這座鄉鎮里,會買進口品的年輕人不在這里,張玲一心想要服務好的鄉親們,對進口品并不感興趣。
“別說進口品了,就是一些國產品牌換了新包裝,他們都覺得用著不習慣?!睆埩嵴f。
令她煩惱的不只是鄉鎮消費群體老齡化,還有員工的頻繁流失:往往招來幾個小姑娘,做到一定資歷以后,就辭職去縣城里了;好不容易有一個跟了她一年多的店長,也因為懷孕生孩子,辭職回家。
張玲店里現在的4名員工,都是新招的,張玲對她們能否做得長久,已經不抱任何指望,“人家真要走,我也攔不住,只能說先這樣過著吧。”
前些日子,張玲把二樓的內衣生意給撤了,她說內衣顏色和款式容易過季,好些衣服都積了灰也沒人買,賣內衣太麻煩,還是一心一意把一樓的化妝品生意給做好。
在一樓的貨架上,張玲又重新擺上了養生紅糖、奶粉等一些曾經被她下架的產品,她說,顧客又需要這些了。
結束采訪,離開這座鄉鎮上時,記者叫了一輛車,司機一路埋怨記者沒有說清楚地址,害他開車繞了遠路。
“怎么沒有說清楚了?這家鄉鎮化妝品店是這里規模最大、最有標志性的?。 庇浾郀庌q。
司機“嘿嘿”笑出了聲,“我家就住在三公里以外,別說我了,就是我老婆都不一定知道這里還有家化妝品店!”
記者轉頭看向車窗外,出租車按著喇叭彼此交錯而過,就在不遠的對街,一家嶄新的超市正在舉行開業促銷活動,門口等搶購的人群排成了一條長龍。
“喏,你看那家超市,以前縣城里才有,現在也開到我們這兒了,熱鬧吧?”司機笑著說。
注:本文“張玲”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