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可以足不出戶,30分鐘內就拿到屈臣氏送到家的商品。屈臣氏在向消費者無限靠近的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早在7年前,屈臣氏就走出了邁向消費者的一大步。當時,時任屈臣氏中國區行政總裁的羅敬仁改變了選址策略:一是從一二線城市走到三四線城市;二是除了繁華商圈,也將向社區店擴張。
這個改變,大大拉近了屈臣氏與消費者的距離。首先,它拉近了與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距離,那是一片更遼闊的市場;其次,在它已經生根的一二線城市,它從繁華商圈擴張到社區,消費者跟屈臣氏的距離被縮短至“下樓過一條馬路”。
但在屈臣氏看來,“下樓過一條馬路”還不夠。自2016年開始,屈臣氏開始嘗試外送業務,希望攻克“最后一公里”。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現在,你只要打開“餓了么”APP,就能點到3公里范圍內的屈臣氏門店銷售的眼線筆、卸妝油、面膜、乳液和染發劑等個人護理用品。一位寧夏銀川的20歲女生,在9月16號就發了一條微博感慨:屈臣氏都可以用餓了么3.8折外賣,我還有什么理由出門?
這一次,屈臣氏將它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從“下樓過一條馬路”,縮短為0。
屈臣氏“外送”業務幾經周折
屈臣氏與餓了么的合作并非剛剛開始。
早在2017年1月,餓了么就與屈臣氏達成外送合作,但業務范圍僅限于廣州的84家門店。直到今年8月份左右,屈臣氏的餓了么外送服務才開始向國內其它省市地區全面鋪開。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屈臣氏在餓了么平臺上的外送業務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長沙、南昌、成都、西安、福州、沈陽、珠海等全國一線、新一線及省會城市,并滲透至部分下線城市。
實際上,時間再往前推,這不是屈臣氏第一次接觸外賣服務平臺。早在2016年,屈臣氏就曾與百度外賣達成合作,率先在北京、上海、廣州3個一線城市布局。
當時為推廣外賣服務,屈臣氏還聯手百度外賣舉辦了以“拯救春宅一族,你的美麗我來呵護”為主題的促銷活動。在2016年3月1日至3月10日,消費者只要在北上廣三地的百度外賣購買屈臣氏商品,即可享受滿200減40的特別優惠;活動期間,消費者在屈臣氏線下門店也有機會領取百度外賣超市代金券。
相對于屈臣氏而言,這種促銷力度還是相當可觀的,線上線下互相導流的做法在當時也算時髦,但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屈臣氏與百度外賣的合作,此后就變得越來越悄無聲息。
屈臣氏與百度外賣的聯姻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天時未到”。當時,外賣剛剛介入人們的生活,人們才剛剛習慣了在外賣平臺上訂餐,還遠沒有到習慣還可以在外賣平臺上訂化妝品。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百度外賣自身的業務發展并不順利,盡管背靠大樹,但其在外賣軍團的混戰一直處于落后狀態。
在第一次試水失敗后,屈臣氏并沒有放棄,在2017年初,屈臣氏很快開始了“接近消費者”的新一輪探索。除了與餓了么在廣州展開試點,屈臣氏還先后與天貓和京東都展開了合作。
2017年3月,屈臣氏與天貓達成合作,消費者在天貓旗艦店下單后,可以選擇線下門店自提或者配送服務。今年,天貓與“菜鳥”聯合推出“點我達”和商家基于門店發貨的“定時達”服務后,屈臣氏天貓旗艦店也積極跟進,開通了該業務,讓實體門店變身“前置倉”:消費者在天貓旗艦店下單后,貨物不再經過快遞公司配送,而是由她們收件地址附近3公里范圍的屈臣氏門店直接發貨。
2017年7月,屈臣氏與京東合作,推出“閃電送”服務,全國40個城市超過1600家門店能夠實現線上下單,線下30分鐘打包,1小時極速送達。現在,“閃電送”服務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
截至目前,屈臣氏的購買及配送方式已涵蓋屈臣氏APP、屈臣氏天貓旗艦店、屈臣氏官方商城小程序、餓了么和京東到家等超過5種,并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從最開始的3天物流,大大縮短至30分鐘配送到家。
經過近三年的嘗試,通過與各大電商及外賣平臺的輪番合作,屈臣氏終于看到了全面攻克“最后一公里”的可能。但這一次,消費者真的會買單嗎?
餓了么能幫屈臣氏解決“0距離”問題么?
我們以消費者的身份親自體驗了一把,在餓了么上面點“屈臣氏外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在湖北武漢,打開餓了么的屈臣氏外賣頁面可以看到,其外送服務由蜂鳥配送承擔,配送范圍在3公里以內,平均配送時長為30分鐘,20元起送,配送費在4元左右。操作過程和購物體驗與點餐飲外賣無異。
屈臣氏“外賣”的品類包括護膚、彩妝、面膜、食品飲品、洗護、口腔護理、身體護理和日常用品等。在頁面的設置上,屈臣氏則按照熱門品類和消費者的使用場景做出分類,可以說是花了一番心思。
排在頁面上半部分的包括專區、優惠、姨媽巾、面膜、潔面、卸妝等高復購率產品,從使用場景來看,這些也是消費者在“情急之下”或出差外地時最有可能“叫外賣”的產品。
頁面下半部分則將產品按照使用場景劃分,如家居日用、應急裝備、快速補妝、商務旅行等,底部有寶潔專場和肌研專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賣商品的挑選上,也可以看出屈臣氏的巧思。比如消費者復購周期長、品牌選擇上更為挑剔的乳霜精華和彩妝等品類,就以屈臣氏自有品牌為主,百雀羚、美寶蓮、歐萊雅等大眾知名品牌為輔。
或許在屈臣氏看來,消費者購買這些品類只是為了救急,想要認真體驗和感受產品效果,還是進線下門店選購吧。
目前,在餓了么上面“點”屈臣氏外賣商品,可享受1.9-8.8折不等的折扣價,同時還有滿59-5,滿99-10和滿138-15的優惠活動,餓了么的優惠活動與實體店里當季折扣及會員活動不同享。
總的來看,在活動期間,消費者“點外賣”會比進店購物劃算不少。或許因為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多家屈臣氏的外賣月售數量達到了雙位數甚至三位數。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天中午,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餓了么6個月后,宣布將餓了么和口碑合二為一,合并組成一家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阿里要發揮餓了么的配送優勢,讓本地生活的各類商品、服務能夠流動起來。
原先以商圈為核心的商業格局,進一步轉變成以人為核心的生活服務格局——人在哪里,商品、服務就在哪里。餓了么平臺上66.7萬的月度活躍騎手,以及平均每個用戶每年下單近20次這兩個數據,也為這一格局的實現打下了良好基礎。
有了阿里的加持,屈臣氏物流配送模式將從傳統的電商平臺-快遞公司-消費者,變為電商平臺-實體門店-外送服務-消費者。而它自身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如何用符合需求的高性價比產品留住消費者、除了打折之外怎樣持續拉新,以及貨品售后等問題。
無論如何,對于線上發展坎坷、消費者觸達不夠高效的屈臣氏而言,在“最后一公里”完成30分鐘的即時配送,讓新零售為自己賦能,再依托大數據精準服務不同場景下,不同類型、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這一次,或許又是一個“新錢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