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店鋪引進了資生堂,而隔壁家店內也在賣資生堂,我們會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在由中國美容博覽會、品觀APP聯合主辦,以“進口品浪潮?熱鬧與門道”為主題的進口品論壇上,千色店采購總監袁瑗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引起了在座很多進口品店經營者的共鳴。
近年來,中國化妝品市場表現出色,規模已接近4000億。國外品牌紛紛瞄準中國市場,進口品浪潮席卷而來,成為美妝行業新的風口。有數據預測,到2020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12萬億。
在進口品論壇現場,參加展會的商品中,進口品占比高達60%,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進口化妝品進入中國的節奏不斷加快,進口品在市場上越來越普遍。這一現象導致了市面上眾多進口化妝品店在商品類別、市場定位、經營策略等方面嚴重同質化,店主們面臨著很大的競爭和考驗。
在同類生意中,怎么才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這恐怕是目前很多進口化妝品店經營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千色店采購總監袁瑗
針對這個問題,袁瑗從店鋪形象、店鋪選址、營銷手段、經營方式、會員服務、員工培訓等6個維度進行解讀,鼓勵大家找出屬于自己的優勢所在,在進口品店同質化經營的市場現狀中形成差異化壁壘。
店鋪形象:你的店自己都不想進去,怎么吸引消費者?
當月,千色店有6家4.0形象的店鋪開業。袁瑗為大家演示了千色店4.0店鋪形象。新形象啟用了新的VI設計,色彩上也有細微的調整。
作為一個經營了25年、進口品占比達90%,在業界看來江山相當穩固的“老牌”店鋪,千色店對店鋪形象如此重視,可見形象對進口品化妝品店經營的重要性。
“如果你路過自己的店門口都不想進去,那顧客就更不愿意進去了?!?/p>
袁瑗認為,差異化的店鋪形象對進口化妝品店來說至關重要。進口化妝品店主都應該思考,自己的店鋪是否具備吸引消費者的亮點。
例如星野家,店鋪裝修非常漂亮,風格也很貼合年輕人的喜好;河南的蘋果紅了,以田園風的裝飾做陳列,老板吳振亞親手打造花朵裝飾。這些難以復制的差異化元素,與市面上其他的同類店鋪形成區別,也構成了店鋪的核心競爭力。
店鋪選址:不要輕易跨出自己的區域
目前,中國的消費人群正在由一線向二三四線城市延伸,三四線城市呈現出巨大的消費能量,渠道下沉,意味著更多專屬于地方區域的機會即將到來。
中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大,不同區域有著各自的經營優勢。每一個區域的經營者都帶著各地的文化色彩,進口品店的選址、經營,都應將這些差異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素。
“各地消費者的皮膚狀況各有不同。比如某個區域的女性普遍紅血絲嚴重,如果你能針對這一點把她們的皮膚都改善好,你在當地就能夠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壁壘。”
袁瑗特別提醒,經營者們不要輕易跨出自己的區域,要堅守陣地,發揮出這種地域差異化的優勢。
有不少人感嘆千色店分店開得多,生意做得大。對此,袁瑗回應,“我們拼了20多年,一直都堅守著自己的地方,能夠在自己的區域做到足夠的大,就已經形成了自己最好的差異化壁壘?!?/p>
營銷手段:消費者并不需要那些記不住的“營銷”
說起營銷,很多人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就是“促銷”、“打折”。事實上,單一的打折促銷模式不僅不利于提高業績,還會造成行業生態惡化。
因此,實現營銷差異化,也是進口化妝品店實現業績增長的關鍵。
袁瑗在加入千色店之前,曾在天貓工作,是推動雙11誕生的運營人員之一。她表示,雙11活動第一年上線時,沒有選擇復雜的營銷概念,而是直接找到網絡購物郵費高企的痛點,主打“全國包郵”,對癥下藥,打消用戶的顧慮,掃除切實存在的購物障礙,從而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消費者關注的并不是那些記不住的營銷手段,她的需求沒有多么‘高大上’,而是藏在你店內的3000多個產品中?!?/p>
可見,預設顧客的消費痛點,真正從她們的角度去思考,是有效推動差異化營銷的重要方法。
經營方式:由單一品類/渠道轉向多品類多渠道
隨著生活、教育水平的提升,彩妝市場飛速發展,消費者也在逐步升級。她們對進口護膚品、彩妝越來越了解,主導性也在變強。一成不變的經營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她們的需求。
化妝品的傳統銷售渠道已經成熟且趨于飽和,零售行業需致力于新型賣貨模式的探索,在進口化妝品層面尤其如此。由單一品類、渠道轉向多品類、多渠道,實現經營模式的差異化,能為進口品店帶來新的生機。
“今年整個彩妝品類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1.44%。整個中國彩妝達到330億的規模,而你的店里彩妝的位置還僅限于一個小小的中島或背柜,只有單一的品牌和產品嗎?”
袁瑗認為,“什么品牌、賣貨方式更適合中國消費者,是經營者們真正需要去思考的?!?/p>
如何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
袁瑗以自身在新青年學院的學習心得為大家提供建議:目前有很多同行在做創新嘗試,多聽他們分享經驗,會受益匪淺。
會員服務:流量商品≠用戶數據
在會員服務方面,CS店有著線上購物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和亮點:情感維系。
“進口化妝品店的銷售人員永遠都會跟老板說,要爆款、要潮品,但是我很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話——流量商品不等于用戶?!?/p>
袁瑗認為,經營者不應該盲目跟風,迷戀所謂的流量商品,而是利用好進口品店和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的優勢,聆聽她們的聲音,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
她提到在千色店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件很有代表性的事:曾有會員向千色店店員反映,使用卸妝水的時候,直接往外倒會有些浪費,能不能做成類似洗甲水的按壓式包裝?
店員立刻反饋了她的意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千色店就做出了按壓式的卸妝水并快速上市,隨后的一個半月,按壓式卸妝水在店內的銷量達到同類產品的三倍以上。
員工培訓:不要高大上,要接地氣
“接地氣”是袁瑗提到的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語,員工的培訓,也要接地氣,做到差異化。
“不要看到別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經營店鋪很多東西不需要那么高大上?!痹ヅe例道,“如果某位從業者跨區域工作,到了深圳卻不會講粵語,在給顧客做體驗的時候,不能以顧客的常用語言來交流,會不會顯得有隔閡,沒那么有親和力?”
袁瑗建議,培訓應以員工為中心,針對地區特點和每個人的特點,進行多樣化培養。這樣能最大發揮出店鋪、員工和地域的優勢和特色。店員以個性化的模式成長,最終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將會是更接地氣、更懂得消費者需求的形象。
最后,袁瑗用“揚其長避其短,做其專避其亂”來總結以上6點。在她看來,只要堅持做擅長的事情,就一定能在同質化的市場中,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壁壘和核心競爭力。